欢迎访问陕西供应链协作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企业动态
西安日报专题报道智德电控—西安发力“动力”核心部件 助推新能源汽车“一路疾驰”
发布时间:2025.11.26    新闻来源:陕西供应链协作信息服务平台   浏览次数: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一路疾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核心部件,电机、电控系统影响着整车性能和运行,在产业链上至关重要。
在西安,有家专注于新能源商用车电驱动系统研发与生产的企业——西安智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电控”技术为核心,开展电驱系统的集成设计及定制开发,通过精研汽车“动力”,助推核心配套实现“自给自足”。
精研汽车“动力”
推动全产业链增“智”扩容
为什么用相同的电池和电机,不同车辆因为电控系统不同而表现出参差不齐的性能?
西安智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这是因为电控系统如同车辆的“大脑”,可以将驾驶员的指令理解后,分解给车辆不同的零部件,再协调各零部件去完成各自的动作。电控系统通过智能协调电池和电机的工作,确保行车安全和能耗优化。也就是说,电控系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车辆的性能。
最近一段时间,在西安智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款款新能源商用车电驱动系统控制器有序下线。
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企业,是陕汽车集团与常州易控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高新技术合资企业,通过解决新能源商用车“卡脖子”难题,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
2019年年底,智德电控自主研发的电驱动系统即完成交付,其后顺利搭载“8×4”纯电动重卡,至此,陕汽首次实现电驱动系统自主化,开启“三电”自主可控的发展道路。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智德电控已经发展成全国同行业第四名的企业,在过去的六年里,该公司每年实现264%的年复合增长率,成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家能够生产新能源商用车电驱电控系统的企业。
“我们专注于新能源商用车电驱动系统的研发与生产,围绕新能源纯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线和下一代整车电气架构,完成了大批战略型零部件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储备,已形成涵盖研发、生产、供应与销售全链条的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产品体系。”西安智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鹏告诉记者,“凭借陕汽链主优势与技术全栈自研,我们的年产能达10万套控制器。2025年,我们的营收猛增201%,市场份额超10%,产值已达4亿元,年底有望突破5亿元。”
智德电控的成立,为陕汽“高端化”发展填补多项产品空白,助力西安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核心技术“自立自强”,为西安汽车产业提升本地核心零部件配套率、推动全产业链增“智”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
把体积做“小”将能量做“大”
“年轻”企业展现“成熟”研发力
西安智德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近日,记者走进智德电控的研发实验室,技术人员正在将最新的碳化硅技术应用在电驱动系统中,让电机在同等体积的情况下功率更大,效率更高。
“碳化硅技术是电驱系统现在新一代的高压平台技术,能满足整车的高压化需求,满足电机的高速发展需求,具备电压平台更高的特点,因此系统的效率会更高。”胡鹏说,“随着碳化硅技术在乘用车、商用车中使用量的增加,性价比会越来越突出。”
在智德电控展厅,一款款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的控制器展示着这家“年轻”企业“成熟”的研发能力。
“这是我们主推的智合550电驱系统,峰值功率在550千瓦,峰值扭矩达到2800牛米。”胡鹏介绍说,“该产品能轻松应对重载、爬坡工况,加速快、运营效率高,整个系统效率可达到97%,有效降低了整车的电耗,防腐等级高,电机在全转速范围内温升低于140℃,是全行业最优水平。”
“技术的进步,要求我们既要把体积做小,方便在整车里面布置,又要把能量做大,做到大马力,这也意味着扭矩功率必须大。”胡鹏介绍说,“像我们的智合660电驱系统,采用扁线电机,区别于原来的圆线电机,扁线的槽满率提高了30%,在相同功率情况下,把体积做小,在体积小的同时能够满足功率大的要求,在相同体积情况下,功率密度显著提升。”
这些技术优势的实现,源于智德电控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
作为陕汽集团面向新能源商用车赛道的战略核心布局板块,智德电控依托陕汽的整车品牌影响力及常州易控的电控技术储备等优势资源,打造出一支由国内新能源汽车优势院校硕博技术人才组成的具有丰富项目及产品开发经验的团队。同时,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助推智德电控在产品和研发的迭代。
“如今,智德电控的‘动力’已全车型、全场景覆盖陕汽重卡各个系列,应用于全国很多省市,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占比较大。”胡鹏介绍说,“在出口方面,我们的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南美和欧洲地区,我们通过欧洲CE认证,应用在英国的港口车辆上,在东南亚地区的产品具备高强度耐腐蚀的特点,在泰国、越南均有使用配套。”
“随着市场保有量的增加,我们正着手借助天行健车联网平台,用大数据支撑我们的产品迭代,借助远程数字化技术为定制化产品服务,实现快速响应,让大数据为企业发展赋能。”胡鹏表示,下一步,企业将持续在新能源商用车电驱系统核心方向探索前沿技术、不断创新优势产品,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绿色转型。
西安聚焦汽车零部件领域
支撑汽车产业链协同可持续发展
锚定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战略方向,近年来,西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汽车产业配套体系的包容性,以“链主”整车龙头企业带动周边配套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更大力度支持技术创新,加快突破“卡脖子”的技术瓶颈,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支持创新能力强、有“独门绝技”的跨领域企业进入汽车行业,赋能产业发展。
一辆整车,聚集了上万个零部件,作为汽车最核心的“动力”系统,电机、电池、电控犹如车辆的“心脏”,对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实现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自给自足”?西安市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联盟秘书长罗建安认为;“西安应围绕整车配套需求,引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油汽车的上下游关键总成型零部件企业;积极支持本地企业转型升级,进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条。通过重点关注电池隔膜、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电控集成、插电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驱动系统等总成型部件或关键材料领域企业引进,支撑产业链协同可持续发展。”
当前,汽车已从单纯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技术加速融合,颠覆了产品的传统架构。
“西安应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新材料、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进‘汽车+’跨界融合工程在零部件领域落地,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深度应用。以ADAS驾驶辅助系统和车载互联终端等为布局重点,发展光学摄像头和部件及车载雷达等感知系统、电子集成控制装置、电子执行装置、车载定位导航等产品。”罗建安说,“通过引导和培育我市原有智能网联企业由车载娱乐等零部件企业逐步向智能网联汽车全部环节拓展,企业覆盖感知、控制、执行等智能汽车关键技术及车载地图、人机交互等配套功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罗建安认为,还应该通过鼓励商用车零部件企业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加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实现商乘协同,在不断提升中做大做强,实现商用车乘用车双轨配套。
从一颗颗“心脏”的落地,到一副副“骨架”的合拢,再到一条条“神经”的连通,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如同精密的钟表,在各零部件企业的协同发展中高效运转,“一路疾驰”……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晓巍
图:记者 雷伟东
来源:西安日报
 
地址:陕西·西安   邮编:710004    投稿E-mail:scsc504@163.com
版权所有    陕西工业协作配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6341号-1     技术支持:旭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