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陕西正以其独特的姿态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令人震撼的成绩单——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19万辆,出口激增至24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超60%),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梯队。这个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省份,如何在短短数年内蜕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极?2024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19.8万辆,同比增长13.9%,占全省汽车总产量的68.3%,在全国排名中位居前列。此外,陕西省以71.6%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位居全国第一。
2024年,陕西省汽车出口量突破了2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占比超过六成,出口数量约15万辆。从数据来看,陕西省2021年汽车出口突破2万辆;2022年汽车出口突破3万辆;2023年汽车出口突破9万辆;2024年汽车出口突破24万辆。陕西省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开始于2017年。2017年到2024年,仅8年时间,从年出口121辆到15万辆,实现了汽车出口量增长1238倍;从年出口0.2亿元到198.7亿元,贸易值增长了863倍。
新能源产业基础雄厚
陕西拥有比亚迪、吉利、陕汽等知名汽车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比亚迪西安工业园作为比亚迪在全国最大的单一汽车工厂,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有力带动了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陕汽集团2024年出口6.1万辆。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保有量超过36万辆。
汽车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大
陕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如《陕西省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等,通过“链式”服务、招商和创新驱动,激发企业增长动力,释放链群效应,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抓招商、提配套、稳产增产等一揽子政策举措,推动项目投产达效,带动电池、电机、电控、轮胎、注塑、纺织等关联行业数百亿规模配套,汽车产业链产值超4400亿元,占34条产业链总产值1/5。
技术创新不断增强产业活力
陕西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方面投入较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例如,陕汽的质子氢燃料汽车快速增长,“天行健”增值服务成为行业标杆。同时,陕西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发展。法士特拓展新能源、农机、电控等新领域,新能源变速器产量增长138%;汉德全面推进电驱桥开发应用,新能源车桥产量增长78%;康明斯发动机产量增长24.4%,攻关多燃料发动机技术;三星电池、延锋、智德电控等一批配套企业加快向高附加值产品迭代。
陕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传统能源大省的“自我革命”,也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的缩影。从“黑金”到“绿能”,陕西用硬核的产业链、政策创新与龙头引领,书写了弯道超车的传奇。然而,面对技术、品牌与全球化的深水区挑战,陕西仍需以“破局者”的姿态,在创新与开放中寻找下一片蓝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