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及中小企业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国办发〔2024〕25号),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以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和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聚焦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需要,加快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大规模普及应用,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城市试点全力推进。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先进交通装备及配件、集成电路及通信系统设备、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等4个细分行业36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4个细分行业规上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90%以上。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车间20个,打造数字化水平四级试点企业20家。——数字化改造全方位推广。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航天基地、阎良区(航空基地)等重点开发区和区县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乘用车(新能源)、钛及钛合金等重点产业链典型场景数字化应用基本普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改尽改;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80%。建成1个以上高标准数字园区;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形成1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超百亿元企业3户,新增超50亿元企业6户,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500户以上。——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0个,新增省级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500个,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2000个以上。1.开展试点企业数字化诊断。组织智库机构、行业协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聚焦合力汽配、晨曦航空、芯派科技等重点行业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评估诊断工作,识别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和难点,围绕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具备的条件和拟发展的方向进行系统分析,找准改造升级的突破口,“一企一策”编制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报告,为企业制定转型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等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2.推动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聚焦汽车零部件、先进交通装备、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集成电路及通信系统设备等细分行业,引导西安泵阀、四菱电子、庆华汽车等行业重点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数字化车间和产线,形成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本”。同时,依托陕汽、西飞、西部材料、奕斯伟等“链主”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链式转型。〔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等部门,高新区、经开区、西咸新区等相关区县、开发区〕3.打造高水平“小快轻准”解决方案。梳理总结汽车零部件、先进交通装备、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集成电路及通信系统设备等细分行业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对应研发落地形成40个“小快轻准”解决方案,为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提供支撑。推动企业加快工业设备联网上云、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鼓励美林数据、中服软件、华为云等服务商开发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的数字化平台和系统解决方案,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数据局等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4.发挥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引领作用。重点引导比亚迪、隆基绿能、西飞等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先进技术和应用场景,孵化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鼓励龙头企业融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标识体系,推动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重点引导陕汽、陕鼓、中航电测等龙头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支持龙头企业与服务商、软件企业、装备企业等合作,形成并逐渐推广典型场景,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到2027年,建成10家省级以上智能工厂。〔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等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5.推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重点引导西电、比亚迪、西部超导等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结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数据接口,引导供应链企业接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提升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依托奕斯伟、清华德人等“链主”企业,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联合培训、标准共享的协同管理体系,强化工业大数据产品及服务供给,打造全产业链数商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数据局等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6.打造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聚焦重点行业,打造行业共性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数字化转型复制推广。推动应用场景开放,鼓励国资国企开放数字化转型等应用场景,推动优质企业参与场景建设。促进“数据要素×工业制造”应用场景开发及案例征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经济规模和效率的倍增。深化数据资产的开发利用,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充分发挥数据资产的潜力,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数据局、市国资委等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7.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队伍。重点培育数字化诊断评估、工业软件、智能装备、云计算等多个领域的服务商,依托华为、美林数据、维视智造、秦川机床研究院等企业打造服务商资源池,实施分级分类和动态管理。围绕数据技术服务、数据产品开发服务、数据流通服务、数据安全服务、数据运营服务等领域,为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数字化综合服务商。加大招引力度,吸引国内外顶尖数字化研究机构和优秀服务商来西安投资发展。到2027年,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100户。〔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数据局、市投资局等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8.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支持西安工业云、中服软件等平台服务商,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迭代升级,提升云平台服务企业能力。鼓励引导陕煤、法士特等行业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商企业围绕行业特性,共同建设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西电电气、吉利等大型工业企业围绕自身业务全流程,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因联信息等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建设面向设备预测性维护、质量检测、智能排产、能源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跟踪等特定工业场景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数据局、市科技局等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9.加快园区数字化转型。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应用,探索园区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加快数字经济特色示范园区建设,支持奕斯伟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V)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广以RISC-V为核心的新一代计算架构芯片和系统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快速集群化发展。支持西安软件园创建“中国软件名园”,打造“以产促城、以城促产”为核心的世界知名软件产业生态承载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数据局等部门,经开区、航天基地、阎良区(航空基地)等相关区县、开发区〕10.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关键领域得到深度应用。依托交叉核心院、第六镜、维视智造等企业,积极探索柔性生产、共享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高效协同的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支持高新区重点发挥西安软件园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的优势,推进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赋能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数据局等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11.加快推动数据要素赋能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光伏、氢能等重点产业,积极打造“数据要素×”典型案例,推动企业数据要素资产入表,充分发挥数据资产价值。建立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和技术标准,开展数据资产确权登记,引导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数字西安集团要加快推进数据交易场所建设,搭建安全可信的数据要素空间和数据交易平台,探索开展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12.推进数字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围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依托华为鲲鹏、华为鸿蒙、中软国际、精雕软件等企业,集中优势资源重点突破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能力。围绕人工智能,依托西安市大模型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等多元主体,协同攻关人工智能大模型核心技术。支持企业引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优质成果,鼓励企事业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及省部级重大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13.强化标准体系推广。鼓励企业围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标准,对标对表进行评估,并针对性“查漏补缺”开展数字化建设,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隆基绿能等有条件、有能力的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家相关标准起草编制工作,抢占新领域、发展新优势,提升我市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工信局等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14.完善数字基础设施。鼓励制造业企业建设5G专网,支持企业在生产制造、质量管理、远程运维、智能仓储等特定场景开展应用;加大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宣传,引导陕西电信、陕西经达石化等二级节点加快运营推广。优化国家超级计算(西安)中心、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模式。依托西咸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统筹沣西新城三大运营商省级IDC基地资源,为大规模数据仿真、医药研发、军工科研生产等领域提供高性能计算和AI算力资源。〔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等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一)支持企业新建数字化工厂。对企业通过新建、搬迁、改造,实现整体数字化转型的,按照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软件)的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二)支持工业互联网诊断。对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诊断,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的制造业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奖励。(三)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对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按建设总投资的3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600万元。(四)支持工业软件研发。对企业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按照一年内销售额的1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五)支持5G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园区使用5G专网服务费,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补贴。对在信号薄弱地区建设的4G/5G基站,按照国家电信普服补助标准给予补贴,单个基站最高不超过20万元。(六)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对获批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企业的,给予150万元奖励。(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并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科技进步、专利等奖项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给予100万元奖励。(八)支持国家级试点示范。对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双创基地等称号的企业(园区、机构等),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称号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国家级称号重新(复核)认定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奖励。(九)支持省级试点示范。对获得省级单项冠军、双创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小企业人才服务基地等称号的企业(园区、机构等),给予最高不超过80万元奖励。省级称号重新(复核)认定的,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奖励。(十)支持市级试点示范。对获得市级双创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等称号的企业(园区、机构等),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奖励。对获得市级重点产业链“链主”称号的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市级称号重新(复核)认定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奖励。(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工信局、市数据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投资局、市国资委等市级相关部门配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扎实做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动制造业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二)加大资金扶持。用好国家1.5亿元和地方配套1.5亿元财政资金,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和管理办法,保障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支持政策资金,统筹使用西安市工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全行业实施改造升级。市工信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支持政策实施细则。(三)强化人才培育。加快引进培育制造业数字化领域和数据要素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建立数字化转型智库。开展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试点,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强化交流合作。组织高水平数字化领域交流活动,分享行业转型前沿动态和优秀案例,组织企业开展考察学习和交流培训,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通过举办供需对接活动等方式,搭建企业和数字化服务商的合作平台,促进供需精准匹配。(五)加强考核评价。聚焦数字化转型各项目标任务,对市级相关部门和相关区县、开发区实行考核监督,通过通报提醒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定期评估工作成效,及时查找和解决问题,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考核监督流程化、制度化,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