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供应链协作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信息
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成就
发布时间:2022.10.20    新闻来源:陕西供应链协作信息服务平台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汽车工业发展高度重视。2014年5月和2020年7月,习总书记先后在上汽和一汽视察时,对于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民族汽车品牌提出了殷切期望。在党中央、习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我国汽车产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取得了历史性新跨越,为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此期间,广大汽车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负韶华,为建设汽车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国民经济地位愈发显著

1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向着汽车强国不断迈进,谱写辉煌篇章。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汽车工业总产值、上缴利税不断扩大,对于GDP的贡献显著增强,并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力量。汽车消费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2.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4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83.3%,年均增长7.0%,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2021年,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超过8万亿元,达到8.7万亿,实现利润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达到5306亿元。
行业地位持续提升。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机械工业领域规模最大的产业,汽车工业产业关联度高、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众多、附加值大,对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在推动技术进步、优化交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就业等诸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汽车工业作为制造业代表性产业,在技术大变革趋势中始终处于引领地位。10年来,汽车工业凭借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总体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再向中国智造的跨越式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数字化等诸多新兴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功实现换道超车,智能网联汽车正在成为全球汽车创新发展的引领者。

二、汽车产销稳居全球第一,

成为全球最活跃汽车市场

10年来,汽车产销稳居全球第一,汽车工业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地位日益巩固。
产销总量持续保持全球第一。2012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1931万辆,2021年达到2628万辆,比2012年增长36.1%。10年来,汽车销量年均增长3.5%,年均销量超过2000万辆,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2021年销量达到352万辆,10年来年均增长超过86%。
消费升级趋势显著增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者对品牌、品质、服务等汽车附加属性更加关注,供需两端共同作用下消费升级趋势愈加明显。首购和换购人群购置高档车型比例不断增加,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消费结构越来越显著地体现出向高端化发展的特征。“Z世代”、“她经济”、“城市新中产”、“小镇青年”等一系列新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加快促进了汽车市场转型升级趋势。

三、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产业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逐步成长为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高地。10年来,市场实现突破、技术实现突破、产品实现突破,使用环境不断完善,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不仅为汽车行业,更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3万辆,2021年已经达到352万辆,年均增长超过86%。2022年有望达到650万辆。
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进展。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提升到400公里以上;燃料电池系统使用寿命超过1万小时;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从2012年不足85Wh/kg提升至2021年的270Wh/kg;电机功率密度由2012年的2.9kW/kg左右提高到4.5kW/kg以上;控制器功率密度由2012年的6.5kW/L大幅跨越至20.0kW/L,基本实现自主可控。
大规模充换电网络加速构建。目前已经构建了“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201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3万辆,充电基础设施几乎还一片空白,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61.7万台,为全球第一。2022年有望达到500万台。

四、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

推广应用取得新突破

1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机遇,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一批核心技术相继取得突破。
L2级乘用车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2021年,全口径L2级乘用车渗透率已经达到22.2%,2022年1-7月,这一数字提升至32.7%。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其中自适应巡航(ACC)、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保持系统(LKS)、自动泊车(APA)等技术已经实现广泛上车应用。
高度自动驾驶技术(L3及以上)取得突破。高度自动驾驶技术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率先应用。目前,全国已累计授牌的示范区有16家,国家级智能网联示范车的先导区有4家;我国主导的LTE—V2X通信标准实现国际引领,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测试道路里程超过5000公里,安全测试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

五、产业创新能力大幅增强,

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

10年来,在创新驱动引领下,汽车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电动化格局加速形成。能源使用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绿色能源利用率大大提高;电池、电机等新材料供给达到新的平衡;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显著扩大;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完善。截止2021年底,中国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专利已经超过3万件,占全球比重达到70%,成为全球创新的引领。
产品技术研发加速迭代。汽车产品研发呈现软硬件协同和持续快速迭代的态势,建立了协同共享式技术开发平台;数据、信息成为产品研发的核心资源,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重要性日益提升,研发本土化成为必然趋势,很多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转移到中国市场前沿,以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绿色发展成为行业鲜明特色。10年来,汽车工业积极践行国家排放法规要求,严格落实并积极履行防范污染责任,从国四、国五再到国六,汽车排放标准不断升级,NOx和PM排放强度下降90%以上;国产乘用车平均百公里油耗从2012年7.3升下降至2021年的5.1升,降幅达到30.1%;与此同时,双积分政策推动传统车企加快转型,汽车工业全面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

六、中国品牌汽车持续升级,

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效

10年来,面对产业变革,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抢抓新发展机遇,加速缩小了与国外优势汽车企业之间的差距。
中国品牌汽车取得非凡业绩。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4%。其中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247.6万辆,同比增长1.7倍,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3%。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占比有望超过50%,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占比有望超过80%。
中国品牌向上发展取得突破。在传统燃油车技术领域,行业主流企业开发了自主的发动机产品,性能与合资品牌相当;在变速箱领域,中国品牌整车企业掌握了DCT、CVT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9AT变速箱实现了量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成为主力,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国家,并正在逐步打破国外龙头企业在IGBT技术上的垄断;在智能网联领域,基于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中国品牌同样占据了先机。

七、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日臻完善

我国汽车产业体系完备,具备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发展活力,特别是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汽车工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协同迈上新高度。以“链长”、“链主”为依托,我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等新兴产业布局更加科学,通过制定关键零部件供应替代计划稳链,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补链,发挥各地优势协同布局实现强链,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基础得到持续巩固。
区域产业合作加快推进。充分利用举国体制优势,依托国家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跨区域平台,聚焦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突破,推进重点产业链基础研究和协同强链工作,极大的加强了区域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上下游深度合作。
产业链创新体系加速构建。“新四化”不断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车用芯片、操作系统、软件服务和计算平台等大大拓展了关键资源覆盖领域,数字化成为汽车产业生态链上的主牵引,在中国巨大的市场拉动下,与传统的供应链加速融合,共同构建完整的、区域性产业链保障体系,为国内外零部件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八、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备,

顶层设计精准发力

10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内容涵盖宏观导向、财税优惠、研发创新、准入管理、信息安全、消费促进、对外贸易、流通与后市场、基础设施和循环经济等。此外,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创新发展以及促进“双碳”目标达成等方面科学的顶层设计,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上的保障,为促进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规划指明方向。2012年6月和2020年10月,国务院先后颁布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
智能网联政策推动创新发展。进入十九大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加大了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2018年12月,工信部出台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0年12月,交通部印发《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2021年8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对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不断完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双碳”战略推动绿色转型升级。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双碳”目标,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部署,制订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方案。对汽车行业制定“双碳”目标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双碳”工作,推动“双碳”目标落实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股比放开全面推动对外开放。2018年,按照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统一部署,汽车行业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22年,我国汽车行业已全部取消中外合资50:50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数量的限制,实现了高质量对外开放。

九、产业融合全面发展,

产业链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产业融合不断加强。10年来,行业骨干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密切结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从能源动力、电驱系统、智能驾驶、车网融合、支撑技术和整车平台等方面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我国汽车产业全面进入以软件、新能源、智能化为特征的新赛道,传统汽车企业、造车新势力和ICT造车大军三大势力同台竞技,形成共生、共融的全新竞争生态。
新兴服务生态快速呈现。基于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自身产生的数据可支持软件快速迭代,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基于5G的V2X交通路网标准建设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不断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基于V2G技术提升电动汽车能源使用效率,电动汽车作为智慧能源终端改变能源网络生态;多样化共享出行方式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并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多维度交通体系,以汽车为中心的新型服务生态逐步兴起。

十、积极探索产业全球化发展,

汽车出口创出佳绩

10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良好成绩。特别是进入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冲击,我国汽车出口逆势增长。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中国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质量、技术、供应链体系建设、品牌塑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大提升了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汽车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年,我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千亿美元,达到2225.5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首次超过1千亿美元,达到1267.2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70.2%,10年年均增长6.1%;2012年我国汽车企业出口首次超过百万辆,此后多年都在100万辆左右徘徊,2021年超过200万辆,取得历史性突破,10年年均增长7.4%,高于国内产销增速。
出口版图不断扩大,产业优势逐步显现。10年来,我国出口版图已经从传统的非洲、中东市场,逐步向北美特别是欧洲市场拓展;中国品牌从过去多为低端车型,逐步以高端车切入市场,在产品外观质量、内在技术品质、市场营销能力等方面都能满足全球多样化市场需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表现更为出色,成为带动出口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力量。
出口布局不断加快,海外发展体系逐步构建。10年来,企业海外发展呈现模式多样化:采取当地建厂、跨境品牌合作、自建销售渠道、共用技术定制化开发等多种方式向海外拓展,加快出口布局;行业骨干企业积极探索在海外建立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和二手车等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我国车企海外发展打下了基础。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地址:陕西·西安   邮编:710004    投稿E-mail:scsc504@163.com
版权所有    陕西工业协作配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6341号-1     技术支持:旭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