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供应链协作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信息
【学习强国】陕西汽车产业 一路前行一路歌
发布时间:2022.09.01    新闻来源:陕西供应链协作信息服务平台   浏览次数:

  今年前7个月,陕西汽车产量累计达67.9万辆,增长71.3%,总产量超越浙江,排名全国第九,增速蝉联全国各主要汽车生产省份第一位。全省汽车产业总产值增速16.2%,增加值增速10%。而新能源汽车产销43.3万辆,增长435%,高于全国317个百分点,占全省汽车产量的70%,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13.2%,规模、增速全国领先,预计今年陕西将有望迈入“百万辆级”汽车省份。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陕西把汽车产业作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形成了以整车—乘用车—专用车—关键零部件—变速箱—车桥—动力电池等为核心的发展格局,以陕汽为核心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和以比亚迪、法士特为核心的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构筑起了中国西部重要汽车生产基地。



 创出来的“陕西汽车”

  陕西汽车产业的发展,有历史的传奇,有现实的奋斗,更有长远的谋划。陕汽、比亚迪、吉利可谓陕西汽车产业的前三强,加上之外的法士特,构成了陕西汽车产业的“3+1”核心板块,可以说,陕西汽车制造业的未来,主要靠这四大龙头企业来带动。

  如陕汽,1968年2月,当时国家一机部决定建设一个重型越野汽车制造基地,选址在陕西宝鸡市岐山县的蔡家坡。1970年12月,陕汽第一批重型军用越野车诞生,结束了我国有炮无车的历史。

  从1984年参加国庆35周年阅兵始,陕汽是行业内唯一一家6次参加大阅兵的重型军车生产企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从奥地利引进了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制造技术。1984年组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陕汽、济南汽车制造厂(现中国重汽)和四川汽车制造厂(现重庆红岩)是三大主机厂,共同承担斯太尔汽车的生产任务。

  1988年,中国重汽集团批准成立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并迁址西安。

  2000年,中国重汽集团改革,旗下三家主机厂分开,留下济南汽车制造厂成为中国重汽主体,而陕汽成为陕西省省属国企。

  当时中国的重卡,大部采用斯太尔技术,同质化严重。2003年,陕西重汽和世界知名的德国曼(MAN)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引进德龙F2000系列车型,陕汽完成了从斯太尔系列向德龙系列的转型。

  此后,陕汽集团靠不断推陈出新,逐渐成为行业明珠。

  2020年,陕汽研制的新一代高端重卡德龙X6000上市,搭配国内重型汽车最大马力,被誉为“国内重汽造车之集大成者”。预计到2025年,陕汽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新陕汽”目标。

  2021年,陕汽控股与西咸新区签约秦创原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并力争将项目建设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一年,在全国重卡汽车销售下滑的状况下,陕汽实现19.31万辆。今年前7月,陕汽产量6.9万辆,产值342亿元,产销增速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再看比亚迪,陕西的重卡企业来源于军工,轿车企业同样如此。

  秦川机械厂,归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领导。1992年,兵总旗下的4家工厂开始进军民用,一起生产奥拓轿车,即“长安奥拓”“秦川奥拓”和“江南奥拓”“江北奥拓”。陕西因秦川机械,拥有了轿车生产的资质。

  2000年,奥拓汽车除了长安汽车厂年产量为4万多辆外,秦川机械厂的产量只有787辆,而江南和江北两厂基本停产。不甘拾人牙慧的秦川,2001年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福莱尔,但却并不赚钱。

  2003年1月,王传福预测到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于是斥资2.695亿元,收购秦川机械77%的股权,取代国有资本,成为秦川最大股东。

  按陕西省的要求,生产基地须设在陕西本地,由此比亚迪获得乘用车生产牌照,同时也是为陕西轿车产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2003年并购秦川汽车后,比亚迪正式落户西安高新区,之后相继在西安布局了乘用车、商用车、动力电池、轨道交通、电子设备、汽车金融等全产业链业务。

  目前,西安已成为比亚迪除总部深圳以外的第二大工厂,是发展质量最高、布局产业最全、业务合作最广的城市。西安也是比亚迪“秦”“宋”两款车的生产基地,去年满产状态时的月产量数据为5.5-6万辆。

  今年7月30日,比亚迪与西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产扩能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50亿元。截至2021年10月,比亚迪在陕西已累计投资31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841亿元,上缴税金131亿元,解决就业超6万人。比亚迪的大手笔投资,助力西安初步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而且,西安比亚迪力争要在2022年汽车产业板块产值突破1000亿元。仅从产值上看,已相当于2021年的上海特斯拉。

  再看看吉利,2013年吉利签约宝鸡,成立宝鸡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投资约70亿元,建成年产20万辆整车及发动机生产线。2016年,宝鸡吉利投产,生产吉利集团自主研发的“博越”SUV,上市后市场行情火爆。于是同年,吉利集团又追加投资约70个亿,建设了年产72万台的1.5T发动机生产线。

  吉利汽车工业园成了宝鸡高新区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2017年7月,与陕西合作顺利的吉利,又宣布进军西安,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当时的签约与投建速度,据说刷新了国内乃至全球汽车整车项目合作的最快纪录。

  吉利投建的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落户西安经开区泾渭新城,占地2260亩,总投资超100亿,建有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大车间,于2020年建成投产,最大年产能36万台。

  据吉利官方说法,吉利西安制造基地有“五最”,即:吉利西安制造基地是吉利汽车目前占地面积最大、投资最多、产品最高端、工艺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整车生产基地,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为一体。

  2021年10月13日,吉利最热销车型之一的“星越L”,在西安迎来第3万辆下线仪式。同时,被吉利称为全球首个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超级智能黑灯工厂,也对媒体开放,向公众掀起了它神秘的面纱。

  2020年,吉利全年销售新车132万辆,连续四年获得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可以说,在燃油车领域,吉利汽车就是中国之王。

  今年前7个月,吉利汽车在陕产量11.03万辆,产值超过110亿元。吉利在陕西的产业投资,也趋于多元化。

  去年11月3日,吉利·榆能绿色智能重卡换电站启动,采用业界首创的“风光储充换”一体化综合能源技术,是榆林市首座绿色智能重卡充换电站。

  而据相关消息,闻名已久的吉利奔驰smart,已在经开区泾渭新城投产。

  最后看看三强之外的法士特,法士特前身是陕西汽车齿轮厂,主要生产重型汽车变速器、分动器和各种汽车齿轮等配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重型变速器生产基地和齿轮出口基地。其产品适用于重型车、大客车、中轻型卡车、工程用车、矿用车和低速货车等各种车型,被国内外150多家主机厂的上千种车型选为定点配套产品,市场保有量超过100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2020年7月,法士特年产20万台S变速器智能工厂在西安高新区开工。

  目前,法士特已具备汽车变速器120万台、齿轮5000万只和汽车铸锻件2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其中重型商用车变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2021年度法士特累计销售变速器总成116万台,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法士特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第16年稳居世界第一,企业各项经营指标连续第19年名列中国齿轮行业第一。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法士特的生产效率将继续提高70%,能源消耗减低14%,人均产值提高5倍。随着法士特4个百亿级业务板块的布局,预计到2025年,企业的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将继续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坐稳坐牢,成为陕西制造的“金字招牌”。

  除过以上之外,还有被誉为“重卡第一车桥”的陕西汉德车桥,2021年产值已经达到110亿元。预计到2025年产销量达到150万根,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0%以上,成为技术领先、国际一流的车桥总成供应商。

  截至目前,陕西全省汽车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在20户以上,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8户、千亿级企业2户,正是在这一批汽车领军企业的支撑之下,陕西以汽车产业为重点支柱产业,形成重卡产业链和乘用车(新能源汽车)两条重点产业链,也是陕西唯一一个确定有两条省重点产业链的产业。

 迈向国际的全产业链

  “十三五”以来,围绕打造“全国第七大汽车生产基地”“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目标,陕西全省汽车从2016年的42万辆上升至2020年62.8万辆,年均增长率8.4%,完美收官“十三五”。2020年,实现产值约2000亿元;2021年,产量80.1万辆,产值2133.8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360.6%,创历史新高。

  如今,陕西现有和在建的汽车产能已经突破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达200万辆以上。除宝鸡的陕汽和吉利汽车产业布局外,陕西汽车产业的主体基本都在西安。围绕龙头企业布局,西安汽车制造产业形成了以高新区和经开区为核心、“一南一北”两大集聚区,形成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其一是城南,以高新区、鄠邑区为依托,比亚迪为支撑,形成集汽车新技术研发、应用、测试为一体的高新区汽车产业集群。

  其二则是城北,以经开区、秦汉新城、高陵区为依托,陕汽、吉利汽车为支撑,形成集商用、乘用车和汽车零部件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集群。

  2017年西安汽车制造业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成为西安工业首个千亿级产业。2021年达到1500亿元左右,西安已经是陕西汽车产业的中心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北汽拟投资103亿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园和动力电池产业园”亦将落地西安经开区,今年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总部基地落户宝鸡……陕西汽车产业正在延链补链,着力打造汽车支柱产业的全产业链。

  此外,在汉中,城固光电新材料产业园预计今年年底前建成投产,可年产3D车载显示玻璃600万片,已成为保时捷、奔驰、宝马等高端汽车生产商的供应链企业,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在铜川,设计产能1520万套高性能子午钢轮胎的山东玲珑轮胎项目也正在建设中。

  陕西围绕汽车产业的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产业格局加速形成。如陕重汽扩建、宝鸡吉利扩产、比亚迪40万台套零部件、雷丁秦星、玲珑轮胎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陕西,形成了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后劲十足的良好态势。比亚迪二期、西安吉利、宝鸡吉利发动机扩产、比亚迪30G瓦时汽车电池、三星10G瓦时动力电池、渭南汽车动力电池基地、铜川达美300万只铝轮毂等一批配套项目陆续投产,本地配套率逐步提升。

  同时,围绕西安、宝鸡、咸阳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蔡家坡、铜川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3个产业园区的区位资源禀赋、功能差异化配套和基础承载能力,初步形成以整车为主,零部件为辅,涵盖生产、研发、创新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发展体系。

  据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汽车工业处副处长杜军国介绍,目前,陕西汽车产业“一带两翼多园”格局初步形成。“一带”即关中汽车产业带,以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为核心,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全产业链发展为重点,在产业规模提升、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方面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两翼”即陕北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和陕南专业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实现产业区域化布局、差异化协同发展;“多园”即以重点发展的17个汽车产业园区,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

  引领全国的新能源汽车

  近几年,处于“风口”的新能源汽车涌动着整个汽车产业的浪潮,而陕西在这股浪潮中脱颖而出。2017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国第二位;2018年达到13.85万辆,跃升到全国第一。2019年陕西新能源汽车总量占全国的7.5%,保持在全国第一梯队,2021年产能增至27.4万辆,占全国的7.5%;今年前7个月产量达到43.2万辆,增长435%,预计2022年全年产量将突破85万辆,占到全国的15%左右,产销规模从全国“领先”变“领跑”。

  在宝鸡,正在建设的吉利汽车新车型技改扩产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新能源车产量占总量的80%。

  在西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产扩能项目,将打造供应全国的“超级工厂”,达产后汽车产业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

图片

  “我们在位于秦岭北麓的比亚迪厂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参观学习,一窥真貌。超大厂区之间,乘坐云巴来往各个工区;60秒下线一辆汽车,让我们瞠目结舌;新能源车供不应求,需要提前几个月预约,让其他车企嫉妒;应聘人员排队等HR面试,就想能求得一个岗位……”这是一位媒体人参观完比亚迪公司的最真切感受。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比亚迪捅破了汽车行业的天花板,率先“禁燃”。2022年年初对外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这标志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汽车品牌,迈出了别的车企想都不敢想的一步。

  比亚迪汽车2003年落户陕西,从“福莱尔”起步,到“F3”上市热销;从推出全球首台双模混动新能源车“F3 DM”,到如今技术领先全球的“王朝系列”、“海洋系列”产品。经过近20年的发展,比亚迪掌握了从传统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比亚迪在陕已布局汽车、电子、动力电池、轨道交通等四大产业。2021年,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西安比亚迪实现产值715亿元。今年前7个月,比亚迪整车产量44万辆,产值565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43万辆,增长443%,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的99.5%。“十四五”期间,西安比亚迪规划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汽车产业1000亿元以上,电子产业500亿元,动力电池产业300亿元,轨道交通产业100亿元。

  比亚迪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其不仅最早在西安布局新能源汽车,而且后续相继在西安布局了乘用车、商用车、电子、汽车金融、轨道交通和动力电池等全产业链业务。

  比亚迪进军汽车行业20年来,总市值达万亿元,与万亿西安风雨相伴,见证着每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在比亚迪的带动下,西安高新区也已初步形成包括“三电核心部件、零部件加工、整车制造、充换电设备研发制造及后期服务”等产业链,其中动力电池、汽车电子和整车制造环节已聚集了三星环新、众迪锂电、比亚迪等知名企业,体现出产业链龙头的超级带动作用。

  西安与比亚迪,成为一个城市与龙头企业互相成就的一个传奇。

  如今,陕西汽车产业一路前行一路歌,正在以陕汽、比亚迪、吉利、法士特等一批高质量企业的引领下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撑起陕西制造的一片新天地,迎来了新的“高光时刻”。


 
地址:陕西·西安   邮编:710004    投稿E-mail:scsc504@163.com
版权所有    陕西工业协作配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6341号-1     技术支持:旭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