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供应链协作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区域动向
重磅!《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正式公布!
发布时间:2022.05.06    新闻来源:陕西供应链协作信息服务平台   浏览次数:

图片


4月28日,陕西省政府官网正式全文公布了《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首次全面呈现了西安都市圈未来全貌。


《规划》全文由前言和规划背景、总体要求、优化都市圈发展空间格局、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高效协同创新生态圈、促进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协同推动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同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共同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实施保障十二章组成,共56页。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强调,建设西安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布局与发展尤为关键,多次提及西安要发挥两个作用: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西安龙头作用。


《规划》明确,西安市要切实发挥龙头作用,牵头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和专项推进方案,把《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同时,《规划》支持西安市牵头建立都市圈各市 (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一体化发展办公室,形成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研究落实《规划》实施的重点任务、重大改革、重大项目。


这里我们为大家梳理整理了精简干货版:


一、规划范围和目标

图片


规划范围:主要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以及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三市部分区县,杨凌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1.3万亿元。


规划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


到2025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非省会功能有序疏解,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周边城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间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


到2035年,现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空间格局:

“一核、两轴、多组团”

图片


《规划》明确,都市圈突出西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其他中小城市比较优势,形成“一核、两轴、多组团”的发展空间格局。


一核:核心区引领


1. 推进都市圈核心区率先实现同城化


都市圈核心区主要包括西安市中心城区,即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长安区(不含秦岭生态保护区),咸阳市主城区,以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


2. 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


有序疏解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基地等功能与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省市级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加强金融商务、数字经济、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植入,注重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加快建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


█ 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严禁在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挖湖造景,严禁侵占风景名胜区内土地,严禁随意拆除老建筑、砍伐老树,加强城市照明节能管理。


3. 全面提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增强金融、研发等高端服务功能,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平台经济等。


█ 持续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 加强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高新嘉会坊等“夜长安”地标性聚集区建设,优化消费空间布局,营造现代时尚的消费场景,培育创建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


4. 加快西安一咸阳一体化发展进程


发挥西咸新区引领和纽带作用,在都市圈率先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积极推动市政、能源、信息等对接联网。


█ 优化西咸新区各新城与西安各大开发区产业发展格局,合理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协作配套、联系紧密、特点鲜明的产业功能单元和生态圈。


不断完善西咸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图片


两轴:推动形成东西、南北两条发展轴


1. 东西向发展轴


依托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交通大通道,发挥西安龙头引领作用和咸阳、渭南、杨凌、兴平等城市支撑作用,构建东西联通都市圈各功能板块和节点区域的经济发展轴。


助推西安与渭南加速融合发展。


推动西安与咸阳相向发展、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功能全方位对接。


推动西安与杨凌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2. 南北向发展轴


依托西延高速铁路和包茂高速公路大通道,发挥西安核心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高陵、阎良等节点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形成高效串联西安、渭北和铜川的南北向经济发展轴。


█ 鼓励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等国家级开发区“走出去”,创新“一区多园”“飞地经济”等发展模式。


图片


多组团:推动重点功能组团发展


1. 富平阎良组团


█ 在统一土地规划管理、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 积极承接航空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产业转移。


2. 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


█ 推动西安经开区与三原高新区、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协同发展、一体布局,培育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千亿级产业发展功能组团。


3.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


█ 推动西安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咸阳临空经济带实现错位互补、有机融合、一体化发展,共同做大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等产业体系,打造全省产业发展新平台。


4. 杨凌武功周至组团


█ 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种子、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物流电商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 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特色板块。


█ 优化西安主城区与该组团的交通网络连接,更好适应快速通勤需求。


5. 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


█ 完善协作机制,统筹产业发展和服务功能布局,推动西安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咸阳临空经济带实现错位互补,有机融合,一体化发展,共同做大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高端服务业等产业体系,打造全省产业发展新平台,共同建设现代化航空新城。


6. 乾县礼泉组团


█ 发挥区位交通便捷、生产要素富集等比较优势,持续强化产业载体平台建设,积极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新型建材、先进制造等产业,大力引进高能级项目、重大平台,积极配套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做大产业发展规模。加快推进礼泉融入咸阳主城区发展,推动乾县县城功能提升和品质提升,主动承接西安、咸阳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


7. 临渭华州组团


█ 提升渭南高新区内涵式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及增材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产业,提高主导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形成以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8. 耀州组团


█ 持续提升铜川新区城市功能水平,推动耀州老城区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壮大城区人口规模,提升城市发展活力。大力发展新型剪裁、汽车配套、生物医药、航天卫星等新型产业,实现腾笼换鸟。


三、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图片


1. 建设1小时通勤圈


█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推进西安至鄂尔多斯、西安至重庆、西安至十堰等高速铁路规划建设,加快完善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骨干网络。


加快西安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推进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提质增效。


推进西安东站规划建设,促进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


█ 优化提升都市圈公路网,规划启动西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加快形成“三环十二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


加快建设鄠邑经周至至眉县、西安外环高速东段等项目建设,加快京昆、包茂、福银等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能改造,提升通道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210国道、211国道、312国道等西安周边国道过境环线建设,加强与城市道路有机衔接,合理布局进出城道路,构建结构合理的城市群交通网络。


图片


█ 高水平建设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高标准建设综合换乘中心。


█ 优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线网络,发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第五航权功能作用。


█ 支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推行异地候机等服务,加大城际机场大巴开行力度。


完善都市圈物流体系,加强西安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图片


2. 建设数字化都市圈


█ 推进西安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国家级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区等建设。


█ 推动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


3. 建设智慧化都市圈


█ 加大北斗系统在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勘察测绘、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领域应用,构建北斗卫星应用服务体系。


图片


4. 提升现代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 推进西安东、西安西750千伏变电站以及浐灞、曲江等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


█ 加快西安城区110千伏变电站布点,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 推进西安液化天然气 (LNG)应急储备调峰、天然气高压外环工程建设。


█ 优化黑河供水、引汉济渭南干线等输水管线。


█ 推进斗门水库、荆峪沟水库等一批供水、防洪和生态补水功能水利设施建设。


四、构建高效协同创新生态圈

图片

西工大翱翔小镇


重点在西安、西咸新区和杨凌示范区布局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陕西实验室体系。


█ 统筹西部科技创新港、中科院西安科学园等资源,打造都市圈科技创新聚集区。


█ 加快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 深化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培育壮大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特色小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等创新转化平台。


五、促进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

图片


█ 依托西安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宝鸡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发挥头部企业带动集成作用。


█ 发挥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引领示范作用,创新“一区多园”“飞地经济”等建园方式。


█ 支持西安等符合条件的城市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支持西安申报设计之都。


█ 加快铜川、西安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


创建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 推进西安、咸阳、渭南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支持西安打造世界赛事名城。


█ 提升西安中心城市产业创新发展能级,重点布局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高端制造、销售服务等产业。


█ 加快西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


六、协同推动更高水平改革开放

图片


█ 全面推进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 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中欧班列跨境电商集结中心。


█ 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国家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建设。


高水平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 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推进西安国际仲裁中心建设。


█ 加强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丝路沿线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协作体等合作。


█ 推动西咸新区建设国际合作园区。


█ 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咸阳临空经济带建设与产业布局。


支持空港新城申报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 推动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围绕贸易便利化,开展航运服务、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等先行先试。


█ 研究设立西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


█ 推动西安、渭南、洛阳、郑州深化交通互联、产业互动、要素流通,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


七、推进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图片


█ 加快推进浐河雁鸣湖、灞河广运潭、泾渭湿地等湿地建设。


█ 加强西安、咸阳等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 加快西咸新区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 推广西安市“名校+”经验,推动西安、咸阳、渭南、铜川、杨凌等地高等学校开展联合办学。


█ 推动西安主城区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协同发展,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建设西安未来医学城。


█ 鼓励临潼区、铜川市等地依托地热、生态、中药等优势资源建设康养服务基地。


█ 推动西咸新区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 加快西安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八、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图片


█ 系统开展西安大遗址考古与研究。


推进西安“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快碑林博物馆改扩建。


█ 建立鄠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 建立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 加强西安、咸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推进咸阳秦文化、曲江唐文化、临潼秦文化、西咸汉文化等文化空间优化和历史街区建设。


█ 加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旧址、 西安事变旧址群、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照金革命旧址、葛牌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支持西安市打造旅游枢纽城市。建立西安都市圈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


█ 提升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作用。


█ 加快西安文化科技创业城产业园、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 加快西安高新区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


九、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图片


█ 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陕西西咸接合片区各项试点。


█ 有序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积极发展家庭经济、个体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


图片


西安都市圈,“圈”出了区域间的融合发展,设立西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创新跨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在统一土地规划管理、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也将促进西安快速发展。

 
地址:陕西·西安   邮编:710004    投稿E-mail:scsc504@163.com
版权所有    陕西工业协作配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工信部网站备案编号:陕ICP备19006341号-1     技术支持:旭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