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汽的转型之路,已经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演进脉络:从初期的“市场驱动”,转向当下的“产品驱动”,而他们的终极目标,是坚定不移地迈向“创新驱动”——用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重塑未来产业图景。
工业机械臂在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的智能轮胎
自动化装配工站里工作 记者 魏鑫/摄
这一切的构想最终需要现代化的制造能力来承载。总投资50亿元、占地983亩的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便是这一理念的集大成者。作为陕汽“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该工厂规划年产10万辆新能源重卡,是创新成果规模化落地的“硬支撑”。工厂内的总装线能够兼容清洁能源、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所有陕汽重卡产品的共线生产,实现了技术升级与绿色制造的双重飞跃。
此外,该工厂的“新能源商用车车架制造智能工厂”项目,今年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跻身智能制造“国家队”,整个工厂由一个“数据大脑”统一调度,应用AI视觉检测实现全流程质量追溯,实现了从订单下达到整车下线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陕汽方案”。
陕汽的实践证明,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涉及组织机制、商业模式、技术研发与智能制造的全方位深刻变革。在这场持续的“创新革命”中,陕汽正将自身从一个重卡制造商,升级为一个面向未来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商用车行业描绘出一幅崭新的发展图景。
作为西安经开区的龙头企业,陕汽的转型升级之路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四新”理念指引下,陕汽正以实干与创新,书写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生动篇章。